今日处暑,牢记:1吃、2迎、3做、忌4样,一年顺利安康
- 2025-03-13 15:33:14
- 7

今天是8月22日,也正是一年一度的“处暑”节气。而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也就意味着炎炎烈日即将过去,即将进入秋高气爽的三秋时节。

那么,处暑这天该如何度过?牢记:1吃、2迎、3做、忌4样,处暑后还要热多久?农谚早就给出答案。
球盟会APP一、“一吃”
处暑时节南方的中稻已进入收获中来,夏秋作物如玉米、大豆也开始成熟。
当然,为了庆祝庄稼丰收,南方地区会在这一节气吃鸭子,民间有“处暑吃鸭,无病各家”的说法。
每年这个时间点,鸭肉变得十分肥美多汁,且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因而人们在处暑时吃上鸭肉是一种享受,可以为身体补足营养。
而民间的鸭肉吃法多样,有白切鸭、子姜鸭、核桃鸭、烤鸭等,北京最爱吃的是处暑百合鸭。
二、“2迎”
1、迎秋
处暑为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其时间为每年的8月22日至23日前后。
其中“处”有“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夏天即将结束,而处暑自然就是“出暑”的意思,它是表明气温由热向凉爽过渡的节气。
在我国北方地区,处暑后天气变化明显,气温明显回落,雨水也明显变少。而在南方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南移的影响,江南、东南沿海一带仍会经历一段炎热天气,也就是“秋老虎”。
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家家都会来到农田里,将准备好的供品撒在农田里,再将五色纸剪碎缠绕在谷物穗子上,传说可免去冰雹袭击,可以让庄稼迎来丰收。
还有一些地区,会将旗幡插入农田中央以表达感激之情,也有的讲究这天去农田里干活不洗脚,避免将丰收的气息洗掉。
当然,城里人会在处暑这天走出家门,来到野外欣赏秋景,感受着秋天的丰收气息。
2、迎开渔节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他们早就期待处暑的到来,毕竟处暑代表着海洋渔业即将迎来丰收。
每年处暑之时,浙江一带都会举办开渔节,其时间通常是休渔期结束的那一天。在盛大的开渔仪式上,大家欢送着渔民出海,希望能够有个丰收和喜悦。
每年9月开始东海休渔期就会结束,其海域水温偏高,因而鱼群会停留在海域周围,为渔民捕捞海产品提供了方便。而鱼虾、贝类已进入发育成熟阶段,其口感自然不用多说。
三、“3做”
1、祈福泼水
这一习俗本是日本的一个民间活动,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内都会展开泼水习俗,目的是降温。
而在我国的西双版纳一带,少数民族也会在处暑时展开泼水习俗,延续着泼水节的快乐,通过泼水传递幸福、洗掉晦气,迎来更温馨的生活。
当然,人们趁着处暑气温还比较高,也就将家里的食物拿出来晒干,这样可保存更长时间,也就是“晒秋”。
2、放河灯
处暑一般处在农历七月,而一直到七月底都是“鬼月”,传说到了月底鬼门才会关闭。因而在这一期间,民间会举行祭祖习俗,希望先人庇护后代庄稼丰收。
为了能够表达对先人的敬意,人们会在这天放河灯,所谓的河灯其实就是“荷花灯”,其底座可放上灯盏或蜡烛,让其在水中随意飘荡。
人们还会在处暑前后,前往河中采菱,菱角主要生长在湖泊中,其角尖带刺,但菱角可以很好的滋补、解毒以及清暑,很多乡村女子边歌唱边采菱。
3、煎药茶
在两广地区,有处暑煎药茶、煎凉茶的习俗,这种习俗于唐代时兴起。
每到处暑后,人们就会来到中药材店里,配上一些药茶、凉茶配方,然后将其进行煎煮备用。
虽然药茶、凉茶喝起来有些“苦”,但却可以很好的清热、去火、除肺热,人们口干舌燥时,可以用上石斛和麦冬泡茶,这样就可很好的消暑热。
四、“4忌讳”
1、忌独游
处暑之时,气温已开始有所下滑,且临近开学,不少家长会趁着开学前带孩子去游玩。
但游玩的时候需要注意,处暑仍处在鬼月,大家一定别单独出游,不然的话对自身不利,遇到事情可能就会孤立无援。特别是,游玩时尽可能不去人烟稀少的荒野地区。
2、忌贪凉
处暑到来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将呈现中午热、早晚凉的现象,很多人依旧延续着三伏天的习惯,整天在空调屋里呆着,睡觉时也不盖被子。
还有一些人,他们习惯性吃上西瓜、雪糕,喝上冷饮等,这些生冷东西,很容易就会造成腹痛。
因此,大家在处暑后要改变过去的生活习惯,忌贪凉,这样才是养生之道。
3、忌熬夜
很多人都会在夏天熬夜,毕竟夏季“昼长夜短”,不少人的生物钟被打乱。但处暑节气是气候由热转凉的节气,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如果此时还熬夜,将会使得阴阳转变出现问题,身体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秋乏加剧。
一旦天气真正变冷,抵抗力下滑,冬天就会手脚冰凉,身体冰寒。而熬夜还会造成人疲劳、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因而保持合理的睡眠质量十分重要。
4、忌早穿厚衣服
正所谓“春捂秋冻”,意思是春季来了后不要急着将厚衣服脱下,而秋季到来要适当“冻一冻”,别急着将厚衣服穿上。
之所以这样,还是为了健康着想,为的就是更好的提高抵抗力,降低生病率。当然,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还是要及时添加衣物的,这类人应该多健身提高免疫力才行。
五、冷不冷就看处暑?农谚这么说
1、“处暑见了雨,三九雨雪多”
从字面上来看,如果处暑这天下雨了,那可能到了三九寒天时雨雪比较频繁,天气十分寒冷,整个冬天都会被冰雪覆盖,也就是“冷冬”。
2、“处暑雨淋头,白露冷似冬”
白露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其时间通常为每年的9月7日至9日。
按理说,白露之时南方地区秋老虎依旧较盛。但民间认为,如果处暑这天降雨,可能到了白露时天气就会十分寒冷,冷空气提前到达。
至于为何如此,还因处暑这天降雨,意味着强冷空气南下,使得暑热提前消散,秋雨连绵,寒风萧瑟。而这也正应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说明今年冬天必然是冷冬。
3、“处暑毒日头,冬旱暖阳照”
从字面上看,如果处暑这天阳光依旧毒辣,日头高照,仍没有消暑的意味,那可能就会造成“冬旱”,冬天雨水偏少且干旱严重,不利于庄稼生长,这一年将是“暖冬”。
而暖冬就给细菌、病菌滋生提供了方便,使得各类季节性疾病高发,对人们的健康不利,大家需要格外注意。
4、“处暑有雨秋来早,大寒无雪春来迟”
从字面来看,如果处暑这天降雨,那就说明秋天来得比较早。当然,这里的“秋天”指的是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季,降温提前。
而到了大寒节气时,如果少有雨雪降临,那可能就会出现“倒春寒”现象,以至于年后春天来得比较迟。
5、“处暑不过午,热到白露后”
“午”就是午时,也就是中午11点至13点,因而这句农谚指的是,处暑的交节时间在午时前,也就是发生在上午。
一旦处暑在上午交节,那说明接下来依旧十分炎热,可能秋老虎一直持续到白露节气后。
而白露的最大特点是露水开始凝结,但如果天气炎热,露水就很难形成。
而今年的处暑交节时间为8月22日22时54分,说明今年的处暑过午了,可能接下来冷空气会早点到来,白露就会感觉到十分凉爽。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籽难保米”,总得来说,处暑这天降雨并非好事,毕竟秋收作物仍在生长中,对光热都有一定条件。一旦处暑降雨,可能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产量下滑。
但总得来说,处暑节气一定要牢记以上几点说法,这样才能平安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