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项目

《苦寒行》

  • 2025-04-04 21:51:41
  • 10


作者:乔知之

胡天夜清迥,孤云独飘飏。

遥裔出雁关,逶迤含晶光。

阴陵久裴回,幽都无多阳。

初寒冻巨海,杀气流大荒。

朔马饮寒冰,行子履胡霜。

路有从役倦,卧死黄沙场。

羁旅因相依,恸之泪沾裳。

由来从军行,赏存不赏亡。

亡者诚已矣,徒令存者伤。

译文:

胡人地域的夜晚格外空旷辽阔,只能看见云朵孤单的飘在天上。

远离家乡的士兵们出了雁门关后就更是眷恋故土,因为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国家而眼中沾染上了泪光。

在败军之地不愿离开,残存的军士也已经不多了。

现在感受到的寒冷已经足以席卷大海,心底的杀气恨不能屠尽大漠中的所有异族。

战马只能以冰来缓解饥渴,我们这些失败的兵士已经踏上的外族的无依之地。

路上有异常疲倦的兵役,也死在了这场因为失败而迁徙的途之中。

现在大家聚在一起是因为战争的失败,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悲伤大哭。

自古以来当兵只有活着才能拿到奖赏,失败后就毫无价值。

死掉的人当然是不再有意义了,但还是会让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感到悲伤。

赏析:

在我看来这是一首很少见的以军队败亡为主题的诗作。好的诗词一定是有故事的,而这一首诗记录了战败后的士兵心中的悲伤。

“胡天夜清迥,孤云独飘飏。”

“胡天”: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迥( jiǒng )”:辽远。

“飘飏(yáng)”:飘扬。飘动飞扬。

异族的地盘是没有自己的归属之地的,看上去就格外的辽阔,身在其中的败将如同无依的孤云,承受不了任何的力道,风都能任意揉捏自己。

首句以景写情,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是感受不到孤寂之情的。不过是空旷、辽远的一种苍远之意。

“遥裔出雁关,逶迤含晶光。”

“遥裔(yì)”:流放边地的凶恶之民。

“逶迤”: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苦寒行》

这一联出现了人物,在边远地区的子民离开了雁门关,他们内心不舍又眷恋,眼中蓄起了晶莹的泪光。

此处只是说有人要离开边境,他们缓慢而迟疑的眼含泪光明显是舍不得的。现在还是不知道原因的,但联系首联可以感受到他们那失落悲伤的感情。此时能确定的是文中之人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而远离故土。

“阴陵久裴回,幽都无多阳。”

“阴陵”:春秋 楚 邑。为项羽兵败后迷失道处。

“裴回”:彷徨。徘徊不进貌。

“幽都”:谓阴间都府。

此处就很明确的告知了人员的离去是因为一场大战了。他们徘徊不去的地方被比喻为为项羽兵败后的“阴陵”,此处也许已经有大量的人员死亡而被比喻为“幽都无多阳”。

这里就明确告知发生了一场大战,而且现在离去的是战败的军人,此处应该是有大量的人员死亡而致使此处如阴间一般,存活下来的人很少。话到这里就能理解为什么前文会说舍不得也要离开故土了,败亡的兵卒即使回到军营也会面临惩罚,所以流亡去往外族之地也是求生的一个方法。

“初寒冻巨海,杀气流大荒。”

这一联同样是以景写情。大战过后存活下来的残兵恐惧,悲伤,痛苦种种负面情绪的堆积出的感受一定是寒冷的,那种心寒的感觉好似可以冻结大海。而心底的郁结杀气更是蔓延向整个塞外荒漠。

此处的初寒也许是心底的寒冷,也很可能就是冬季的寒冷。古代游牧民族在气温转冷后没有足够的存粮时都会洗劫边地城镇,所以在寒冷的的冬季边地发生战争是很常见的事情。而即使战败,兵卒的爱国之心也没有改变,回国后也许会面临种种惩罚所以只能逃往草原,但内心依然对其充满了愤恨,他们知道自己的心是归属于何方的。

“朔马饮寒冰,行子履胡霜。”

“行子”:出行的人。

流亡的军卒过得很不好,曾经被精心照顾的马匹在冬季的草原上找不到食物只能以寒冰充饥,而这些出逃的人感受到了胡地的风霜。

冬季在没有人类聚集的草原生存是不能失去马匹的,这些人在踏入边关后感受到了霜雪后就应该明白。没有人烟,没有资源的补给。想要得到食物必须依靠马匹来追寻,也要有代步的马匹才能找到安全的居所。但如此重要的马匹也只能吃寒冰,在外族地旁流亡的日子又多么艰辛从这一联诗句中就能窥见一二。

“路有从役倦,卧死黄沙场。”

在这逃亡的路途中有一些过于疲惫的军卒死在了这逃亡的途中。

求盟会网页登录

古代的兵卒有一部分是从劳役中征用的,此处作者是在美化这些服役的农人,说他们也是无辜被牵连到了战场中,也如军人一般死在了沙场之上。

“羁旅因相依,恸之泪沾裳。”

“羁(jī)旅”:指客居异乡的人。

“恸(tòng)”:极悲哀,大哭。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是因为需要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存活下来,而现在面临他们的死亡大家都感到非常悲伤而忍不住哭泣。

人在艰难时一定会相互依靠着共同努力求存的。寒冷的边境没有粮食,刚刚战败也许周围还有追兵,甚至连可以安稳居住的地方也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一起逃亡求生的人必定是需要建立起相当的信任基础,而这样的伙伴失去任何一个也会是这个团队的损失。

“由来从军行,赏存不赏亡。”

自古以来参军的人只有赢得了战役才能得到封赏,而失败者是没有后路的。

此时诗中人是相当悲伤的,他们知道作为军人是没有退路的,赢得了战役可以得到奖赏,一旦失败似乎只有死亡的下场,否则就应该等待下一个胜利的时机,作为军人似乎只有胜利河死亡的选择。而只有胜利才是值得期待的。

这一联诗无疑是写尽了军人的悲哀,必须要活下去,活下去才能被看见,才有机会得到封赏。但真的是活着就可以吗?那为什么会有这次的逃亡了?

“亡者诚已矣,徒令存者伤。”

死去的人确实是已经安息了,只是平白的让我们这些存活的人感到悲伤。

故事到了结尾,在战役中死去了的士兵他们已经得到了永久的安息,但活下来的人要怎么办了?他们看见了这样的死亡是否还能对军功心存幻想。他们失败流亡后的出路又在何方。

在我看来这是一首很伟大的叙事诗。歌功颂德的诗词太多,但败亡却在所难免。伟大的功绩都是从平民的尸骨上生长而出的。那些能背负伤痛走出来的伟人有多少了?大家不过只是想要好好的生活罢了。


发表评论

提交
球盟会

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红蓝战士推荐】是一个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的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球盟会还提供了娱乐游戏平台,包括足球、篮球、网球、游泳等各种体育项目的新闻、赛事直播和数据分析。

网站地图

交流球盟会APP